聚离子液体通常被认为是电解质,但它们属于聚合物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的一个子类,其导电性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如盐溶液或熔融盐)以及它们的单体离子液体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和局限性。
1. 定义回顾:
电解质: 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即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更宽泛地说,在电化学器件中用于传递离子的材料都可称为电解质。
离子液体: 完全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液态的盐。它们是优良的液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低挥发性、宽电化学窗口等优点。
聚离子液体: 将离子液体的结构单元(通常是一个离子,最常见的是阳离子)通过聚合反应连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形成的聚合物。因此,它同时具有聚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特性。
2. 聚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的特性:
离子性: 聚离子液体由带电荷的聚合物链(聚阳离子或聚阴离子)和对应的抗衡离子组成。这意味着体系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
导电性: 聚离子液体确实可以传导离子电流。这是它们被归类为电解质的最核心原因。
导电机制: 导电主要依靠抗衡离子的迁移(如果聚合物主链带正电,则阴离子是主要载流子;反之亦然)。聚合物主链上的离子位点通常是固定的,不能长距离迁移,但为离子传输提供了路径或“站点”。
状态: 它们通常是固态或高粘度的软固体/凝胶,这与液态的单体离子液体明显不同。
3. 与单体离子液体的关键区别(局限性):
电导率: 这是最显著的差异。聚离子液体的离子电导率通常远低于其对应的单体离子液体(可能低几个数量级)。
原因: 聚合物主链的固定化大大限制了离子的运动能力。聚合物链段的运动(玻璃化转变)对离子迁移至关重要。链段的刚性和缠绕会阻碍离子迁移。高粘度也限制了离子扩散。
离子迁移数: 在聚离子液体中,通常只有抗衡离子(自由离子)是主要的迁移载体,聚合物链上的离子贡献很小。而在单体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都可以迁移。
流动性: 单体离子液体是低粘度的液体,流动性好。聚离子液体是固体或高粘度材料。
4. 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
机械强度和加工性: 聚合物特性赋予了它们良好的成膜性、柔韧性、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如溶液浇铸、热压等),易于集成到固态器件中。
无泄漏风险: 固态或高粘度特性消除了液态电解质泄漏的问题,提高了器件的安全性和封装简易性。
化学稳定性: 继承了离子液体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如不易燃、宽电化学窗口)。
可设计性: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单体、抗衡离子、聚合度、交联度、共聚单体等来调控其离子电导率、机械性能、热性能、溶解性等。
聚离子液体本质上是离子化合物,并且能够传导离子电流,因此符合电解质的基本定义。然而,由于其聚合物结构导致离子迁移受限,其离子电导率远低于液态单体离子液体和许多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溶液。它们更准确地被归类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或离子导电聚合物。